欢迎访问海南省渔业协会!
对虾养殖环节最后一搏:越冬管理技术要点-对虾养殖-海南省渔业协会官网

对虾养殖环节最后一搏:越冬管理技术要点

南美白对虾是现阶段世界范围内养殖产量最高的对虾品种之一,学名凡纳滨对虾,具有生长快,易养殖,肉质鲜美,经济价值高等优点,是广温广盐性热带虾类(能在6~40℃水温的水域中存活)。但对低温适应能力较差,水温低于18°C时,其摄食活动受到影响,低于15℃时停止摄食,水温12℃以下时出现死亡。

南美白对虾在华南大部份地方冬季养殖阶段(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下旬)由于气候多变,气温极不稳定,水温较低等因素无法进行正常室外养殖。为应对寒冷天气,一般南方沿海地区冬季利用温棚进行对虾养殖,保温棚普遍采用以杂木(或水泥桩、镀锌管)、钢线、尼龙薄膜为主要材料,既坚固、透光、保温,又能降低成本。南美白对虾温棚养殖具有光照弱、空气交换量少、水温低、养殖周期长(3-4个月,一般比夏天虾多养一个月)、敌害少等特点,技术性较强,尤其是水质的控制和中后期病害的防治,是决定棚虾养殖成效的关键。然而冬棚养殖失败案例比比皆是,成功率近年来一直鲜有提升。现将南美白对虾土塘越冬管理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越冬棚建造

1.1整理池塘和越冬棚的建造要求具有完备的保温和增氧设施

泥底池塘冬棚养殖大多亩产不高(500-600斤),越冬水温低,养殖周期相对较长(120天左右),因此冬棚养殖成功的关键之一是搭棚前应彻底曝晒塘底,清塘消毒。

图1整理池塘

图2搭建冬棚

保温棚:(1)温棚要求坚固,可抵御5级阵风;(2)棚顶斜度平顺,不袋水;(3)温棚两头及两边薄膜可以随时开启透气;(4)棚脚高于排水河,可以排地面雨水,必要时挖浅沟排水。

增氧设施:配置叶轮式或水车式增氧机,1.5-2亩/台;有条件的附加微孔增氧,40-50平方米/盘。实践证明,微孔增氧不但可以水体溶解氧,还可加大上下层水体的有效交换而不造成应激,及提高水温。由于冬棚内气压较低,空气不流通,所以叶轮式和水车式增氧机的增氧效率不高,正确的方法是采用底部增氧与水面增氧配合使用,底部最好设置排污装置,这样有利于增加溶氧,提高污物的降解,同时降低水体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保证养殖对虾的健康生长。

当养户带虾盖棚时,应有5-6天的过渡期,减少对虾的应激和水体的突变。一般要求每天盖1/4,盖完顶部2-3天才封闭保温棚两边的薄膜。盖棚前后应泼洒超级降解灵和超能高稳C,同时增加对虾的营养,保持较好的体质,减少应激。

图3温棚两端开启透气

2、南美白对虾的养殖管理

2.1养殖准备工作

池塘清整与消毒。池底清淤并暴晒一周左右,然后对池塘进行消毒(石灰或漂白粉)。

图4池塘消毒

进水与培水:池塘进水时应放置80目筛网过滤防止浮游生物和杂物进入,调节水盐度为2‰~5‰,并对水体进行消毒(主要成分二氧化氯)。然后进行培水,对水体施肥,肥水过程中适当开启增氧机。当水色呈黄绿色或淡褐色即可,主要是培养水体中的单细胞浮游藻类(有条件的可进行芽孢杆菌、光合菌等有益菌的培养),由于冬棚的透光度较差,会影响藻类的生长,所以肥水宜早,时间宜长。

2.2虾苗的放养

选择优质虾苗(个体均匀、健壮活力好、长速快等)是对虾养殖成功的重要保证,其放养密度能影响虾的产量和疾病的发生。密度过大,水质难控,容易造成虾的疾病或死亡,而密度过小,产量没有保障浪费池塘资源。一般每亩(667m2)放养3万~6万尾虾苗较合适。棚虾放苗要密切注意天气情况,应选择水温在22℃以上的较稳定的白天进行,避免在寒潮、阴雨、刚回暖等天气发生变化转折期放苗。做好放苗后的两个关键性过渡:一是营养过渡,二是水体环境过渡,将直接决定幼苗进入养殖池一周后的成活率。

投苗宜早不宜晚。一般养殖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投苗较好,如果中造虾收成较晚可于次年1月投苗。如果放苗过晚,由于水温偏低,虾体较小,御寒能力差,会导致养殖周期过长,造成养殖风险加大,成本过高等后果。

2.3养殖管理

水质管理与调控。稳定水体pH值,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含量,保持水体中优良藻类的生长,维持水色稳定,是南美白对虾越冬养殖成功的关键。但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水色发暗或浑浊等藻类老化、死亡的现象。适当换水是一种有效改善水质的方法,但是由于冬棚虾塘内水温与外界相差甚大,换水易造成虾的应激反应。此时应及时采取泼洒底质改良剂、补充有益菌藻等措施,或将蓄水池塘一起搭建冬棚保温,减少新换与池塘水温的差异。视水质情况,越冬养殖期间晴朗的天气适当施放光合细菌、乳酸杆菌、芽孢杆菌和水质调控剂,保持越冬棚养殖水质稳定。

投料管理。放苗后第2d应开始投喂高档开口料或粉料,使虾苗在早期水温较高的环境中快速生长,提高对虾体质,如果前期肥水工作较好,水中活饵料多,也可间隔一周左右再投料。饲料要选择高蛋白质、质优、稳定性好的南美白对虾专用饲料,如通威虾肝强,同时兼具保肝护肝、抗应激等功能,能有效提高养殖期的成活率。投料的多寡以起始投苗量为主,一般每天每十万尾投放一斤饲料,具体情况应根据料台的残饵情况、虾胃的饱满程度以及粪便的多寡适当添加或减少。另外,坚持少量多餐的投喂原则,投喂量以1.5-2小时内吃完、70%的对虾属于饱胃为准,根据水温投料也是温棚虾养殖的一大技术要点:一般水温低于18℃时不投,18-22℃减餐减料。

图5及时查看对虾状况

日常管理。每天多次巡塘,观察水色、增氧机、是否有游塘的虾等等。养殖重在细节,贵在专注,日常管理对南美白对虾养殖能否成功至关重要。

2.4病害防治

虾病的防治是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重点在于预防。

2.4.1定期检测水质理化状况

每天定时监测水体pH、水温和溶氧,并记录备查。每周三次氨氮、亚硝酸盐检测,每周两次水体、底泥弧菌含量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4.2定期投放有益微生物等

一般情况下,养成池少用或不用消毒剂。为了维持水体“肥、活、嫩、爽”,需要不定期投放光合菌、乳酸菌等有益微生物。定期泼洒碳源,维持水体碳氮平衡,保持水环境的稳定。

2.4.3未病先防的措施

一旦出现虾病,查明病因,对症施治;如果短期无法治愈,应及时捕捞出售对虾。如能稳定病情切忌长时间大剂量地使用消毒药物,药物的使用要有一定的间隔恢复期。同时应配合使用维生素、免疫多糖等,保持对虾有充足的营养,提高对虾活力,减轻药物对健康虾的刺激。

3、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水产品的需求量呈逐年上涨的态势。南美白对虾以其丰富的营养、鲜美的肉质成为广大消费者餐桌上的首选。南美白对虾作为出口和内销均最受欢迎的优良虾种,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本文就南美白对虾越冬养殖做了简短的管理要点总结,明确了冬棚养殖成功的关键在于做好养殖前的准备、虾苗放养、养殖管理和病害的防治等几大方面。对在养殖过程中水环境难以控制,对虾疾病频发,生长速度过慢,甚至越冬养殖失败等情况都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冬棚养虾不只是对虾简单性的营养增殖补给,而更多是对池塘水体生态系统的重建、维护、调节与修复;是对虾体循环系统的功能性调理和应激适应性调节;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冬棚养虾养殖的重点和难点都在于有效调控,只有站在这个思想认知高度上养虾,我们才能收获成功!

来源:通心粉社区

作者:通威股份特种水产研究所李淑云金雄华陈效儒

对虾养殖排行榜
  • 1南美白对虾养殖中,苗种如何选择?···
    南美白对虾养殖中,苗种如何选择?注意事项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2草鱼为主套养南美白对虾模式
    草鱼为主套养南美白对虾模式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3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害防治,南美白对···
    南美白对虾常见病害防治,南美白对虾病害防治技术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4对虾养殖过程中注意事项
    对虾养殖过程中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5对虾小棚养殖模式存在的八大问题
    对虾小棚养殖模式存在的八大问题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6低温时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如何饲喂管···
    低温时南美白对虾养殖户如何饲喂管理?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7冷空气即将来袭,对虾塘养护还有哪···
    冷空气即将来袭,对虾塘养护还有哪些妙招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8常见对虾养殖过程中病害病症介绍
    常见对虾养殖过程中病害病症介绍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9关于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蓝藻,···
    关于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的蓝藻,有一些干货给你看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10关于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肥水的几点···
    关于冬棚养殖南美白对虾肥水的几点看法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淡水养殖
    • 虾类养殖
    • 海水养殖
    首页 |协会简介 |领导信息 |组织机构 |联系方式 |协会动态 |行业新闻 |媒体视角 |法律法规 |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