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泥鳅养殖效益因素是什么?泥鳅养殖需要注意什么?
编辑: 时间:2021-12-15 18:28:22 点击:456
泥鳅,在众多人们的印象中,是个非常丑陋的家伙,但现在它们的受关注程度绝不亚于那些名贵和美丽的鱼类。但是泥鳅市场需求量很高,因此养殖的群体越来越多,那么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决定泥鳅养殖效益因素是什么?泥鳅养殖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决定泥鳅养殖效益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一、泥鳅成品大环境市场价格。市场如此之大,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进来,也可以失控。但它可以迎合市场,并列出峰值。调整育种规范。
二、泥鳅养殖成本。确定养殖成本为饵料系数,据我个人统计,目前全国养殖1斤泥鳅的系数为1.1≤1.8:1,现有鱼种2斤以上。这个系数太高,无法赚钱。提高每亩产量也是降低成本的一种方法。不要轻易模仿高产模型,首先要了解高产条件,以实现高产。否则就不值得了!
上面讲了影响泥鳅养殖效益的两点,下面就来介绍泥鳅日常养殖需要注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泥鳅生长习性
1.1水温 适养水温 15~30℃;随着水温上升生长加速;最适水温 25~28 ℃(生长最快);休眠水温 5℃以下或32 ℃以上(会钻泥进入休眠状态以抗避寒暑)。
1.2食性 在天然环境中,摄食小型甲壳动物、浮游动物、丝蚯蚓、植物茎芽、杂草种子绿藻、碎屑、微生物;摄食常在夜间。在养殖条件下,能摄食各类食品工业的副产品以及人工配合饲料(浮性、沉性皆可);经驯食可白天摄食,摄食方式为轻啄吸入式。
1.3.习性 具有多重呼吸器官,鳃、皮肤、肠壁;适应性很强,喜好偏酸性环境,可忍缺氧、缺水,能耐密集;适合池塘高密度养殖,也适合循环水集约化养殖。
1.4.生长 泥鳅的生长速度快慢主要取决于种源、环境、密度、饲喂、管理等多方面因素,因此每一个环节做的好不好直接会影响到泥鳅的养殖周期及产量。
2、入塘前的处理
苗种投放池塘前可采用惠金碘4~5ml/m3进行浸泡消毒5分钟,对鳅苗进行体表消毒处理。投苗入塘后,针对养殖水体进行全面消毒,用惠金碘(1L),3亩/瓶,全池泼洒,同时使用解毒抗应激强稳西2亩/包全池泼洒,快速缓解鳅苗应激反应。
入塘前的消毒至关重要,这直接关乎种苗成活率的高低及继发性引起的疾病感染。特别是经过长途运输,机械性造成泥鳅的粘液层、皮肤或鱼体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很多养户往往忽略掉这一环节,造成投苗3~5天陆续出现死鱼现象,具体为以下两症状。
高温期——腐皮、烂身 (脱粘,皮肤损伤引发的细菌感染)
低温期——水霉病的出现
3、 防敌害
主要以蛇、鼠、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肉食性鱼类等,泥鳅有肠呼吸的功能,因而泥鳅经常上下蹿动,吞食空气,实际养殖生产中易被鸟啄食。
预防措施:
1.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捞除;
2.进水口要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进水时进入池中。
3.发现鸟类,及时驱赶。目前常用有效方法为拉网预防。
4、水质管理
当前高密度人工饲养的环境下,水质恶化的重要来源于高度的饵料投喂,残余饵料及粪便直接影响到水质指标。通常我们通过检测水质的方法来确保氨氮、亚硝酸、PH等指标处于安全值范围内。即:NH4+<0.2mg/L NO2- <0.1mg/L
预防措施:
水易修+惠底安,定期使用,首日使用惠底安,2亩/包,隔天使用水易修,快速分解水体中的有机质,从而减少有害指标形成的来源。
水质判断依据:留意观察鳅鱼是否经常窜出水面呼吸,鳅鱼窜出水面呼吸主要是利用肠道进行辅助呼吸,正常情况均是通过鳃部、皮肤进行,当鳅鱼频繁窜出水面使用肠道辅助呼吸时,说明水体溶氧(若缺氧,注意停止向水体加肥,应及时换水、增氧)、亚硝酸、氨氮等指标超出正常值,要及时调水,改良水质。
以上便是决定泥鳅养殖效益因素是什么?泥鳅养殖需要注意什么?的全部介绍了。另外大家还需要你谨记,养殖过程中,还需要注意水质恶化、养殖密度大的水体,平时重视氧化剂改底、调水,保持水体良好和稳定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