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海南省渔业协会!
暗纹东方鲀人工繁殖技术及河豚大规格苗种培育-其他养殖-海南省渔业协会官网

暗纹东方鲀人工繁殖技术及河豚大规格苗种培育

河豚,学名暗纹东方鲀,是我国长江下游重要的渔业资源之一。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河豚鱼的野生资源急剧减少,造成河豚鱼苗的短缺和鱼苗的短缺。近两年来,我在如东县胡密欧水产品改良养殖场进行了河豚人工养殖和规模化养殖试验,取得了成功,带动和影响了周边河豚养殖户,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测试报告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1。河豚繁殖设施

培养箱采用直径80cm,高60cm(约80目)的圆锥形网,圆形水槽水泥罐,直径100厘米,高70厘米。水槽的底部是漏斗形的:氧合器(3)~5kW),水源是深井水,用活性炭过滤。

2.河豚鱼苗生产技术

3.河豚亲鱼选择及培育

相对鱼类是鱼类物种产生的决定性因素。相对鱼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驯化的成功与否,以及人工养殖后能否进行人工繁殖。我们直接从中南黄海和深海(北纬33°00′-35°30′,东经124°以西)捕鸟,雄性一般体长25-45厘米,体重900-3500克,而雌性一般体长30-50厘米,体重1000-4500克。经过数月的特殊水池和集约栽培,然后进行二次筛查,选择体能强,体表无病无损伤,生殖腺发育于v期以上,腹面膨大,手感柔软,繁殖孔红,发育良好的亲鱼苗生产,9月底,父母被转移到温室,逐渐升温到约23°C前30天人工提醒。为了更好地培育大型物种,我们在一月底至二月底期间开始人工繁殖,以确保该物种能在当年培育和销售。

4.河豚人工催产和采卵

为了促进接近成熟的亲鱼(第IV期中期和末期的亲鱼,根据轻压雄鱼生殖孔有少量精液流出)的快速成熟,我们人工诱导了接近成熟的亲鱼(第IV期中后期的亲鱼)的出生。常用的促产药物有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剂量:雌鱼LRH 80~160 mg/kg,HCG 1800~3000单位/kg,雄鱼剂量减半。同时,根据亲鱼的身体素质,添加维生素B和维生素C。腹部肌肉注射(背鳍底部肌肉下方1~2 cm)和胸部注射(胸鳍基部至体部45°角,以0.5~1 cm角度插入胸壁),总体效果较快。

注射后,根据雌雄比例,将母鱼分别按1:2的比例保存在池中,并及时加强管理(连续充气方便观察和产卵)。诱导时间一般为48×96小时,受精卵在产卵后立即采集孵化。

5.孵化

河鲀鱼卵是比重大于海水的卵。为了防止受精卵结块,我们使用空气和自来水漂浮卵。培养箱使用直径为60-80厘米,高度为60cm的锥形筛。圆锥形筛绢网(约80目)和直径为100厘米,高70厘米的圆形水槽,水槽底部呈漏斗状,保持连续充气和微流水,顶部有水水箱可以让鸡蛋上下移动,确保良好的水质。同时,孵化室的光照强度在500-800勒克斯的弱光下控制,温度为18-23°C,盐度约为32,当水温为17-18°C时,孵化时间需要7-9天,如果水温是20~23°C,孵化时间是4到5天,第一天孵化的次数很少,只有10%左右,第二天就是很大孵化次数,达到70%,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20约3%,孵化后三天的总长度为2.7-3.3毫米,平均为3.0毫米,嘴巴扁平,口径约为300微米,上下颌不发达,蛋黄夹仍为1/2,总长度为5-10天为3.8-5。嗯,胸鳍较发达,臀鳍有分化,这种幼虫以“气鼓”习惯开始,腹部肿胀如球形可以开始喂食,食物一般是卤虫幼虫。水温17~21℃,光照强度500~1000勒克斯; pH值7.8~8.8,溶解氧不低于5毫克/升,培养密度控制在20,000~30,000,首先孵化鱼1立方米水,以保证轮虫或贝类幼虫等轮虫充分,并喂养根据培养水的量加入量,每毫升水加入10至20个水。喂养幼虫后,以2至5 / ml喂养轮虫是合适的,并且每天喂食3至5次。全长3.8至5毫米的鱼的每日饲养量为300至350轮虫。当鱼苗长到5毫米以上时,补充卤虫幼虫或桡足类的数量。

2。河豚大型种苗的选育

1.河豚培育设备

本研究以方圆角水泥池为育苗池。10个养殖池总面积1195平方米,池高1.8-2米,池底中部有污水孔,一角留有鱼孔,平时堵塞。每个苗圃每平方米配备一根增氧管和两块充气石。开放后,整个游泳池上下对流,以保证有足够的氧气。1口深井(420米,水温30摄氏度),2套水产养殖专用水处理装置,2套供气设备(7.5千瓦1),10台水车充气机。

根据河豚的黑暗习性,在养殖池塘的顶部铺设钢骨,并用聚乙烯薄膜覆盖,以保证池塘内光线的安静和微弱。河豚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池塘的水高不低于1.2米。

2.河豚养殖水源

养殖池的水源和水质应当符合渔业用水标准。池深1~1.2m,水温23~26℃,盐度8~12,pH值7.5~8.5,溶解氧5 mg/L以上,氨氮含量为0.2 mg/L,亚硝酸盐含量小于0.1 mg/L,水质纯净,不含其他有毒有害物质。

3.河豚大规格苗种培育

当河豚鱼苗大小大于5 mm时,转移到大型育苗池进行静水养殖。总面积为1195m/2,幼虫总数为723000头。

(1)培育管理

每天换水2至3次,每次1 3至1 2次,以确保透明度约为50厘米。水的变化是在摄食前进行的,以卤虫幼虫和桡足类为摄食对象。每天排放一到两次水。当河豚生长到8.3 mm时,卤虫摄食量为0.1~0.3/L,4~6次/d,40~50次/d,400~430次/d。后期改为以糠虾、鱼肉等饵料为饵料。河豚生长到8.3 mm时,卤虫的日摄食量为0.1~0.3/L,4~6次/d,40~50次/d,400~430尾/尾。但是,必须用卤虫幼虫和成虫一起饵料,并逐渐转化为商业饵料,饲养到池塘中。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曝气和微生物投料,及时启动曝气器夜间增氧,以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

(2)病害防治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我们注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注重预防,定期消毒等。在幼年阶段,鱼饵不适和维生素e缺乏常发生,容易产生营养不良症。主要症状是鱼体颜色略黑而薄,适应环境能力差,避免食用高脂肪诱饵,同时补充维生素e补充诱饵。我们用甲蓝和福尔马林溶液治疗旋毛虫病。药量分为三个梯度(见表1)。如果第一个梯度效应不能令人满意,则使用第二个和第三个梯度。

三、试验结果

4月5-10日,共收获大苗木710000株,成活率98%,卵数34~40个/kg,总重量19189 kg,总收入675000元,总支出402000元。净利润273000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详情见表2。

四、讨论

河豚养殖发展迅速,但由于其野生资源的减少和育苗技术的不成熟,导致河豚鱼苗短缺和供给不足,影响了河豚鱼的后期养殖。只有掌握河豚育苗、大规格养殖技术,采用科学的养殖方法,才能提高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在河豚鱼苗的培育过程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选择纯亲本的后代进行繁殖,并在人工繁殖中选择适宜的雌、雄比例。做好苗种饲料转化工作,在轮虫-桡足类-卤虫饲料转换中,确保各阶段饲料充足。在从天然饲料向商品饲料过渡的过程中,饲喂驯化工作做得很好,复合饲料逐渐由细、软、散向集束饲料转变。

本试验获得了一定数量的大规格苗木,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池塘大小不同,估计与饲料量和饲喂工作有关。希望本实验能为今后东方河豚的选育提供参考。

其他养殖排行榜
  • 1水产养殖技术:草鱼主养模式技术要···
    水产养殖技术:草鱼主养模式技术要点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2池塘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形成的原因···
    池塘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形成的原因和处理方法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3鱼塘捕鱼的拉网、抬网、撒网三种方···
    鱼塘捕鱼的拉网、抬网、撒网三种方法简介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4水产养殖动物对盐度的适应性
    水产养殖动物对盐度的适应性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5草鱼“白露劫”的参考对策
    草鱼“白露劫”的参考对策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6团头鲂养殖方法
    团头鲂养殖方法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7养殖池塘增氧的重要性,缺氧的后果···
    养殖池塘增氧的重要性,缺氧的后果,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8翘嘴红鲌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翘嘴红鲌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技术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9水蛛的培育方法和水蛛栽培技术
    水蛛的培育方法和水蛛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10如何分辨草鱼苗与草鱼鱼种的质量?
    如何分辨草鱼苗与草鱼鱼种的质量?
    发布时间:2021-12-15
    阅读量:[list:visits]
    查看详情>>
    • 淡水养殖
    • 虾类养殖
    • 海水养殖
    首页 |协会简介 |领导信息 |组织机构 |联系方式 |协会动态 |行业新闻 |媒体视角 |法律法规 |政策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