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鳈人工繁殖繁育技术与鱼苗培育案例分析
编辑: 时间:2021-12-15 18:26:39 点击:106
华鳈的人工繁殖技术难度并不大 , 关键在于选择好符合催产要求的亲鱼 , 如成熟程度较差等问题,那么下面就为大家讲解华鳈人工池塘生态混养的繁育技术案例以及鱼苗培育案例。
1 华鳈亲本的来源与培育
(1)华鳈的来源:本试验的华鳈来自上年从浦阳江等周边水域采捕所得,体长8~13厘米。
(2)亲本培育:2018年经水泥池驯化养殖一个多月,虽驯化至可摄食配合饲料,但由于缺乏水蚯蚓等天然饵料,导致性腺发育退化,于是雌雄分开,利用土池中自然形成的底栖生物饵料进行低密度培育一年。土池放养前于盆中用2%食盐水及聚维酮碘溶液消毒处理,并投放少量鲢鳙以调节水质,放养前期主要采用生物肥料及生物制剂调控水质,做好肥水工作,因养殖密度低,投饲较少,放养初期至同年9月上旬每天投喂一次南美白对虾2号料,以华鳈体重的1.5%作为日投饲量。9月上旬-10月下旬,每两天投喂1次,投饲率从1.5%降为1%,之后停喂至翌年的3月上旬,再后投喂鱼糜,投饲率从1.5%提高至5月上旬的3%。并从4月上旬开始每天用小水泵进行池塘水自循环3~4小时,形成水流刺激。至2014年5月初开始在冲水处设置地笼,配合投饲,捕捉土池培育的华鳈,笼捕一周后,清池捕捉。
由于华鳈产卵模式为连续产卵,产卵周期较长(大规格雌性华鳈的繁殖可持续到8月份,但生殖高峰出现在4月—5月,9月后华鳈的性腺开始退化),这增加了其人工繁殖的难度,不易掌握其适宜的繁殖时间。为此,自3月下旬起,需定期采样检测华鳈亲本性腺发育情况,挑选成熟度好的亲本进行繁育。成熟华鳈雌鱼具有的特征是产卵管伸长至9 mm 以上、腹部膨胀柔软、体色略浅;成熟华鳈雄鱼具有的特征是吻端具有明显追星、体色较深、轻挤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因华鳈精巢小且鱼体小,靠挤压雄鱼腹部通常流出精液不明显,且易造成亲本受伤,故生产上通常只凭追星判断雄鱼性腺的发育状况)。同时,应尽量选择个体大、成熟度好的华鳈作为繁殖亲本。
3 华鳈人工催产
水温24~27℃,以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作为催产药物,采用1毫升注射器和18号针头,分两次注射,因本试验华鳈亲本大小较为均匀,为提高工作效率且避免每尾称重造成鱼体损伤,就以尾为单位确定药物用量,雌鱼第一针用LRH-A2 5微克;24小时后注射第二针:HCG 300单位、LRH-A2 10微克及DOM 5毫克。采用胸鳍基部注射法催产,雌鱼注射用水为0.4毫升,雄鱼注射剂量减半。进针深度2毫米。为避免进针过深,在针头上套一截细塑料管。
4 华鳈人工孵 化
成熟的华鳈卵子属于非黏性卵,呈透明的淡黄色,卵的比重略大于水,在充气状态下呈漂浮状,卵膜透明,具有弹性,吸水膨胀后会出现较大的卵黄周隙,但水流过大易使鱼卵发生碰撞而破裂,故应采用微流水方式进行孵化。将受精卵放入直径为70cm、水深为 80 cm的圆柱形孵化桶中孵化,密度控制在80万粒/m 3 以内。孵化水的流速以看到卵粒上下翻滚为宜,鱼卵脱模后适当减小流速。孵化阶段,每天上午 8:00和下午14:00各测一次水温、溶氧含量、氨氮含量等关键水质指标(整个孵化过程中水质指标为水温 21.5 ± 1.9 ℃、溶解氧含量 8.08± 0.47 mg/L、pH 8.5 ± 0.2、氨氮含量 0.15 ±0.07 mg/L、亚硝酸盐含量 0.004 ± 0.004 mg/L),且在仔鱼没有孵化出膜前,每天清污1次。仔鱼开始孵化出膜时,不再清污,并及时清除死卵(可用吸管吸出水中的死卵),以免死卵发生水霉病而感染好卵。在水温为 22 ℃条件下,经过大约 90 h,仔鱼迅速发育、剧烈扭动,卵膜弹性下降、变薄,大部分仔鱼以身体前端或头部脱离卵膜的方式孵出,而小部分最先破膜的部位为尾部。发现仔鱼开始平游后,收集仔鱼,统计仔鱼数量,计算出苗率。新生仔鱼头部呈圆钝状,紧贴卵黄囊,鳍褶膜较薄且呈透明状、眼大;2日龄鱼苗的游泳能力增强;3日龄鱼苗的活动能力更强,卵黄囊已很小,膘泡形成,即可适时下塘进行夏花鱼种培育。
5 夏花鱼种培育
夏花鱼种培育池塘要求面积为 2 000 m 2 ,水深0.8~1.0 m,池底淤泥厚5~10 cm,池底平坦,池埂坚固不渗漏,进排水口分开(进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放养前每667 m 2 用生石灰 150 kg 进行干法清塘,一周后加水至0.8 m,进水口用60目筛绢过滤,以防野杂鱼等敌害生物混入。进水后隔天每 667 m 2 施入鸡粪 75 kg,用于培育天然饵料。
鱼苗放养前需试水,待清塘药物的药性完全消失后才能放养。放苗应在晴天上午进行,于无大风、上风处下塘,每 667 m 2 放苗密度为10 万尾。投喂采用“豆浆法”,放养后第2天即可喂食,每天在8:00和15:00进行泼洒,豆浆泼洒要求“细如雾,匀如雨”,以延长豆浆颗粒在水中的悬浮时间,且要求池面每个角落都要泼到,以保证鱼苗摄食均匀。鱼苗刚下塘时,每天每 667 m 2 黄豆用量为 3~4 kg,浸泡磨浆后全池均匀泼洒,一周后每667 m 2 黄豆用量增至 5~6 kg,具体用量依据天气、水质情况适当调整。鱼苗下塘两周后,其摄食能力已明显增强,食性也发生明显转化,此时改投豆粕、豆饼糊等精料,每天每 667 m 2 投喂干豆饼2~3 kg,分 3 次投喂,直至培育结束。
二、结果
1.性腺发育状况
(1)亲鱼培育状况:经土池一年的培育,华鳈雄鱼平均体重从23.1克增长至35.9克;雌鱼从25.3克增长至38.2克;增重率分别达34.9%和51.0%;雌雄鱼总成活率达91.3%,获亲鱼514尾。起捕时性腺发育良好,绝大多数雄鱼吻端有很明显且尖锐的白色追星,绝大多数雌鱼产卵管伸长明显。少数雌鱼轻轻挤压腹部有少许卵粒自产卵管流出,卵粒较透明;轻轻挤压雄鱼腹部有少量精子流出,解剖雄鱼,发现精巢呈管状,乳白色。
(2)华鳈怀卵量统计:随机抽取8尾华鳈,解剖统计其怀卵量,具体见表1。
取样的华鳈平均体重38.0克,平均怀卵量4010粒,发现各鱼均有卵分批成熟的特征,有大小卵之分,大卵占比60%以上,卵径1.7毫米左右,较透明,小卵卵径1.0毫米左右。
2.人工繁殖结果
刚挤出的鱼卵呈淡黄色透明状,无黏性,受精、吸水膨胀后卵直径从2.0毫米增大至4.0毫米左右。抽样统计本次人工繁殖,514尾华鳈(♂∶♀=1∶0.93)共孵化出水花苗47万尾。催产率85.7%,受精率78.7%,孵化率74.1%。
3.鱼苗培育结果
在水温25~27℃条件下,鱼苗经水泥池21天培育,全长达20.8毫米,水花苗培育成此规格乌仔苗的成活率达73.2%.
三、讨论
1.关于亲鱼养殖的问题
性腺发育是鱼类繁殖成功的关键因素。作者认为,水泥池驯化后性腺发育的退化与环境变化、拥挤应力等因素有关。然而,新鲜食品的缺乏无疑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通过土池栽培一年后,低密度摇蚊幼虫等底栖天然诱饵生物相对丰富,对生殖腺的发育非常有利。此外,土塘的自净能力明显优于水泥池,适当投喂高蛋白、易腐的动物性食品如鱼糜不会对水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在性腺发育过程中,采用土池低密度养殖是一种安全的养殖方式。虽然水域相对浪费,但由于管理简单,饲料和劳动力投入很少,亲鱼生长良好,病害较少,性腺发育良好。
2.2。论人工繁殖
从该繁殖的繁殖率、授精率、孵化率等因素来看,只要母鱼栽培良好,多种生殖药物就会联合使用,并经过两次注射,华声的再现仍是相对有保障的。但由于该鱼体形小、怀卵量少,又属于分批产卵的鱼类,成熟卵巢中存在发育程度不同的卵母细胞,卵分批成熟分批产出,所以一次繁殖的量不大,繁殖效率不高,且亲本浪费严重,还需探索更加有效的繁殖方式。
3.鱼苗栽培问题
土塘通常是用来培植常见食用鱼的水下苗木,俗称土塘毛塘。但由于华鳈同一批苗往往数量不大,土池不适用,采用水泥池是可行的,但笔者建议一定要把水质培育好,让刚下池的水花苗有开口饵料摄食,且由于华鳈苗长,口径均小于四大家鱼,所以开始一周投喂的枝角类等水生浮游动物需要过滤,并适量投喂蛋黄水,并需适当多喂活的浮游动物,使饵料充足,另一方面由于其摄食有机颗粒,可起到控制水质的作用,但也要防止量过大,死亡沉底后极易败坏水质,15天后也可喂刚死的新鲜枝角类,且在其中可添加人工配合饲料,将其成团状投放入沉在水泥池底的白瓷盆中,逐渐转化成摄食配合饲料。
1.来源:《科学养鱼》杂志社
2.2。作者:浙江师范大学萧山校区石振宁
3.微信号:kxyyzzs